咨询案例

江西省金溪县经济贸易委员会蓖麻深加工产业调查咨询

理德斯普为江西省金溪县经济贸易委员会提供的蓖麻深加工产业调查咨询项目于2009年3月完成。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的通知》(赣府厅发〔2004〕17号),江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为省政府组成部门,现有行政编制80名,纪检监察编制5名,专项编制1名。内设14个职能处(室):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综合处、经济运行处、技术改造投资处、企业协调处、贸易市场处、对外经济贸易处、技术创新处、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运输协调处、电力能源处、培训处、人事处。 
江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前身为“江西省经济委员会”,成立于1979年,1995年机构改革,改为“江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金溪县概况: 
金溪县地处江西中部,抚河中游,东与贵溪、资溪交界,南接南城,西邻临川,北连东乡、余江。县城驻地秀谷镇,距南昌 150公里,抚州47公里,鹰潭48公里,316、206国道穿境而过,距沪瑞、京福高速公路均50公里,出县通道全部是二级水泥路面,交通十分便利。金溪建县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因有山出产金银,有溪水色如金,得名金溪。全县国土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现辖7镇6乡1场,149个村委会,1444个村小组,人口28万。“六分半山二分田,分半水路和庄园”的分布格局。曾被王安石赞为锦绣谷。有疏山古刹、云林诸峰、白马湖、陆象山墓、仰山书院等名胜,江南名镇浒湾镇曾以木刻印书业的发达而籍著中华,至今还流传着“临川才子金溪书”的名谚。  
金溪县资源概况:金溪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境内资源丰富。金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县耕地37.5万亩,年产粮食4.5亿斤。金溪是江西省黄栀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早熟梨重点基地县,规模分别达10万亩和6万亩。 
金溪是全省唯一的中国三绿工程示范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4.6%,农产品以“绿色”著称。金溪藕丝糖、浒湾贡面等名牌食品饮誉中国,丝绸、香料、茶叶、色素系列产品远销海外。矿产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资源20余种,开采价值较大有石墨、珍珠岩、重晶石、瓷土和玛瑙,其中石墨探明大概为2100万吨,是中国第二、江南第一富矿。 

金溪县经济发展情况: 
“十五”时期。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其它各项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为“十一五”时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7.12亿元上升到13.8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年均增长14.1%。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3153万元上升到7600万元,年均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5倍。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开放型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形成。累计引进县外资金21亿元,是“九五”时期的7.8倍;利用境外资金达1500多万美元,是“九五”时期的10.3倍;外贸出口累计实现380万美元。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的44.6:25.2:30.2调整为2005年的30.3:34.5:35.2,第二产业的比重5年提高了9.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倍,实现利税增长4.45倍。全县基本形成了香料化工、食品加工、机电冶金、轻工纺织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其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0%上升到30%,年均提高了2个百分点。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五”时期,县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供电能力明显提高。小水电发展迅速,用电费用降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建城区面积扩大了3.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了近4万人。锦绣华城、象山广场、安居工程建设,以及秀谷大道、老城区、体育场改造等项目的完成,使县城规模扩大,功能增强,品位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发的运行机制,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建成了县疾病控制中心大楼和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医治专区,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应对和处置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增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生态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重要成效。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2005年达到3375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增加,居住面积继续扩大。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005年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600美元,而全省人均已达1140美元;财政收入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没有过亿元的县之一。二是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与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三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表现为工业发展缺乏大项目的支撑,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综合竞争能力不强。 
工业。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财税贡献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加快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产品链条化发展,提高工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到“十一五”期末使工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达到38%以上,提高县域经济质量。 
金溪县主要产业: 
1.工业 
基本形成的香料化工、食品加工、机电冶金、轻工纺织四大产业雏形,按照分产业定发展目标、分产业定扶持措施、分产业定区域布局、分产业定领导责任的“四分四定”要求,重点扶持。“十一五”期间,力争每一个产业的年产值、增加值、税金年均增长30%以上。香料化工产业主要从促进出口创汇,延伸产业链,培植原料基地,开发新的产品方面进行扶持;食品加工产业主要从推广优良品种,协调种植基地,帮助落实资金,加强广告宣传方面进行扶持;机电冶金产业主要从提升配套能力,帮助解决用工,强化技工培训,合理利用资源方面进行扶持;轻工纺织产业主要从帮助解决用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技改力度,推动品牌创建方面进行扶持。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四大支柱产业、延伸优势产业链结合起来,同促进就业、培植财源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合起来,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财税贡献大的企业,提高招商质量。每年每个产业确保引进1家、力争2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拓宽利用外资领域,以现代服务业开放为契机,推进商贸、旅游、金融、文化、卫生、环保、农业和基础设施的开放水平。 
推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2006年全面启动工业园C区建设,依托C区建设四个特色产业区,即香料化工区、食品加工区、机械电子区、轻工纺织区,提高产业集聚能力。推进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化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提高单位面积投入和产出水平。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好产业配送协作区,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物流配送、质量检测、职业培训、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体系,解决企业后顾之忧。通过园区建设,产业集聚,服务推动,促使企业之间在整机与零件、生产与流通等方面建立起相互配套、相互协调、相互依靠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生规模效益,形成块状经济。 
把建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前途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大项目、重点项目,作为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大力培育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优强企业,改善企业装备,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增强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宣传和保护,扩大品牌的市场认知率和占有率。以香料化工、优质大米、天然栀子黄色素、丝绸等产品为重点。鼓励民营资本投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领域。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规范的公司化改造,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收购兼并、外资嫁接等多种途径加速发展。改进对民营经济的监管,努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产品、企业和企业家。 
发展以水晶工艺品加工为主的加工贸易,不断提高产品层次和加工深度,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着力提高外贸发展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能,严格高能耗行业准入标准,推广先进的节能监控技术,实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加强节水,推进工业生产中水回用及污水再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加强节材,实施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和节约木材。在开发建设中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推行节地型住宅区、公共活动区和生产经营区,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约性能好的消费品。 
2.农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培植产业为重点,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调优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扶优扶强”原则,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加工,尤其是黄栀子、优质稻、蚕桑、蜜梨等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提高附加值。支持企业搞好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的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创造具有金溪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 
以秀谷、合市、左坊、石门、双塘为中心,建成20万亩有机黄栀子生产基地;沿316和206国道,以黄通、何源、对桥、陆坊、秀谷、左坊、琅琚、合市为中心,建设20万亩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以秀谷、琅琚、陆坊、对桥为中心,建成6万亩无公害早熟梨生产基地;以何源为中心,建设6万亩蚕桑生产基地;以华侨农场、秀谷、对桥、何源为中心建设1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以秀谷、左坊、琉璃、石门、合市为中心建设2万亩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以秀谷、浒湾镇为中心建设1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合市为中心建设1万亩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以石门、琅琚、浒湾为中心建成万亩南丰蜜桔生态基地;以秀谷、琅琚、双塘、琉璃、浒湾、合市为中心建设年出栏10万头的无公害生猪、2万只波尔山羊等畜牧养殖基地;以高坊、秀谷、华侨农场为中心建设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以秀谷、对桥、浒湾为中心建设万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巩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长防林工程及公益林等项目建设,积极培植毛竹、湿地松等工业原料林基地。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合理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商品基地设施建设资金,集中扶持重点生产基地和高科技、深加工、外向型龙头企业;通过协调贷款和低息贷款支持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地建设;在税收方面重点扶持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运销企业;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反租倒包、竞标承包、租赁、转包耕地,大力争取并实施良种繁育、病虫防治、标准粮田、现代农机装备项目,进一步巩固我县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使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亿斤左右。全面放开放活山地、水面经营使用权,鼓励客商参与耕地经营权流转,竞买、租赁山地、水面搞开发。提高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力争“十一五”期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70%。 
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大宗、重要农产品的产地或集散地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和完善农贸市场,形成批发与零售相衔接的市场网络体系。二是加强龙头企业营销组织、农村流通组织、农民联合运销组织和专业批发销售组织的建设,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运销效率。三是利用先进的手段,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供求与价格变化的动态。积极培育和规范土地、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为产业化发展创造相配套的市场条件;加强市场法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发展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商品流通中的服务、沟通、公证和监督作用;大力组织农村营销队伍,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 
3.第三产业 
白马湖区域自古钟灵毓秀,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加大白马湖区域奇山秀水的开发、宣传力度,逐步建设哺育了“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王安石的神秘柘岗村景点、北宋神童方仲永故居景点,南宋“心学”大师陆象山家居文化中心、象山文化展览馆、槐堂书院,适时开发元末副宰相危素墓、历代“天师”墓葬群,文天祥演兵场等。 
加大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力度,开发古村落、古建筑、古书院的历史人文价值。大力宣传竹桥村、东源村、蒲塘村等金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展示金溪悠久的人文历史魅力;加大各地古建筑、文物古迹、古书院的开发保护,大力发掘古建民居文化;要加大浒湾书铺街的保护、开发力度,再现明清时期书铺街木刻印刷和商贸繁盛的景致;发展优质高中、职业教育。 
充分利用毗邻龙虎山和抚州市区的优势,积极开发山水资源,形成两向对接的布局。加大波尔农庄的宣传力度,积极发展休闲娱乐旅游;加快疏山寺、白马寺、水门庙扩建步伐,积极发展宗教文化旅游;加大浒湾、左坊、何源、黄通等革命遗址、旧址保护开发,发展红色旅游;加大云林山风景区、马尾泉翠云山森林公园开发力度,发展金溪自然风光旅游;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茶园、栀园、梨园和葡萄园等具有农家乐特色的绿色旅游。 
撰稿:北京理德斯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企划室     
发稿时间:2014年5月12日